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入群原因及其相关特点分析
中国公共卫生, 2015, 31(12)
Chin J Public Health, Dec. 2015, Vol.31, No.12
摘要:
目的 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(MSM)入群原因构成,分析其与人口学、行为学及艾滋病病毒(HIV)感染率等的关系,对未来防艾干预工作和社会宣传的开展提供依据。
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法(RDS)进行横断面调查,通过问卷收集社会人口学、成为MSM的原因、HIV感染高危行为等信息,并采集血液进行HIV检测。
结果 在调查的600名MSM中,成为MSM的原因为好奇者201人(33.5%)、天生者393人(65.5%)、其他6人(1.0%),平均年龄为(32.8±9.2)岁;天生组未婚比例(74.8%)高于好奇组(60.2%)(χ2=16.113,P=0.000);在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上,天生组均优于好奇组(均P<0.01);在性取向上,好奇组MSM中双性性取向比例(52.7%)高于天生组(19.6%)(χ2=68.529,P=0.000);在肛交性行为上,好奇组做1(38.9%)比例大于天生组(30.6%)(χ2=10.415,P=0.005),而有固定肛交性伴的比例(62.5%)低于天生组(71.2%)(χ2=4.249,P=0.039);好奇组77.6%的MSM曾经与女性发生过性行为,高于天生组的38.4%(χ2=81.789,P=0.000);在政策知识上,好奇组均较天生组差(均P<0.05),对于HIV免费检测地点的知晓程度也低于天生组(P<0.05);好奇组的HIV感染率(14.4%)高于天生组(8.1%)(χ2=5.701,P=0.017)。
结论 不同原因成为MSM者在HIV传播风险上作用大小不同,因好奇成为MSM者社会地位较低,安全意识较弱,HIV感染率更高,HIV传播的桥梁作用更为明显。
关键词:男男性行为者(MSM),艾滋病,高危行为
如您对本篇文献感兴趣,请联系红枫湾助手获取全文。